遠赴歐洲流浪三個月的小倪同學、還有赴歐度聖誕過新年的 J 同學載譽歸國,雖然上個週末的低溫真是把人給凍壞了,不過即便冷颼颼,還是包成粽子一樣的出門上台北赴約去。
為了慰勞兩位在歐洲沒有得到滿足的脾胃,特地挑了這家有媽媽味道的懷舊眷村菜,三個人能吃的份量有限,把其他好友一併喊上了才好點個滿桌、吃個豐盛!
村子口是一棟看起來像是違章建築的矮平房,店內高朋滿座的熱鬧氣氛跟室外不到十度的低溫是強烈的對比;幸好提前三四天就已經打電話訂座,否則就要加入在門外嚴寒中排隊的人龍了!
生意太好,入座之後沒有必要最好是別起來走動,否則一路的「不好意思、借過一下」可是要不停複誦!也因如此,牆上有好些叫人懷念的口號像是「反共復國」、「保密防諜」都沒法拍個盡興,加上那天不小心把右眼的隱形眼鏡給揉掉了,有點失衡啊...
為了翻桌快,店員點菜、上菜也都迅速,不必擔心生意太好受冷落,而且個個練就點菜機的好功夫,不若艾德華這個老人家,一目十行、過目即忘。
等待上菜的空檔先來幾盤小菜解饞,以為是脆瓜之類的開胃小菜放進口中才知道是辣椒,一股熱浪立刻竄流全身;飽滿的土豆也很入味,這一開胃,酒興也上來了...
眷村菜當然少不了滷味,八個人點了滿滿三大盤,另外兩盤在回家檢視照片的時候才發現因為當時眼殘,沒留意到照片拍壞了...
讓這些原本就入味不已的花干、海帶、豆皮、素雞、雞胗、大腸、蒟篛等等滷味更上層樓、錦上添花的是下方的辣油,辣勁不高、但是香氣十足,風味絕佳的綠葉!
有炸醬跟麻醬雙料的雙醬麵是村子口的看板料理,芝麻的香氣濃郁、炸醬的滋味豐富,兩者相見歡是你口中有我、我口中有你的交互發光,好吃極了!
手桿皮的水餃兒口感硬是不同,外皮的 Q 彈度非機器做出來的水餃皮能比。
配料跟木須炒麵一樣,有木耳、青菜、雞蛋的炒餅是以前眷村媽媽物盡其用的料理;把蔥油餅切成條狀下鍋拌炒,增添了溼潤度更好入口,把原本自有的美味度又往上翻了幾翻!
幾樣菜色下酒、配飯兩相宜,當然也沒忘記要了一鍋砂鍋獅子頭來添暖意。
沒有高貴裝潢,併起來的桌子還高矮不一,不過這些都沒有影響來到這裡吃飯的興致,相反的,就是這樣的氛圍更讓人容易回到以前住在眷村的日子,物質條件或許不好,但是自得其樂的精神層面卻很滿足!
以前家裡請客就是這樣,人一多就把客廳塞的滿滿滿,牆上不是獎狀就是結婚照,還有幾張從大陸帶過來、早已泛黃的照片,櫃子裡有各式造型、裡面可能早已揮發殆盡的瓷酒瓶,不過還不致於把黃埔大內褲吊在客廳裡就是。
吃完之後趕緊買單起身,讓那些還在門口排隊等待、已經快凍成冰棍的客人入座;這一桌的好菜加上瓶裝啤酒數瓶,一個人分攤三百塊錢,實在經濟實惠!
店家資訊
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52弄34號
台視旁邊的伯朗咖啡旁的巷內往市民大道方向走
2579 6455
11:30 - 14:30 17:00 - 21:30
每月第二、四周日公休
無刷卡,不收服務費
村子口 部落格
- Jan 21 Fri 2011 09:27
【台北】村子口 眷村菜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