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富豐社區是個阿美族部落,雖然隸屬台東市,但是它特殊的地理位置,講的好聽是像一個世外桃源,說的嚴重一點,就是一個讓人遺忘的角落。

部落在經過四次的遷村,落腳在現今的位置,由於漢人的遷入,讓社區裡的文化有了奇妙的融合,漢人跟著參加豐年祭、阿美族人跟著捻香拜拜,但是現實是殘酷的,隨著年輕人口的外移,原本將近四百戶人家的社區,現在只剩下一百戶出頭,村內也只有老人跟小孩。

中生代的宋博芳在外出打拼了幾年後,驚覺到自己的家鄉似乎越來越凋零,部落裡一些美好的傳承就要漸漸消逝,於是毅然辭去了工作,回到家鄉接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職務,秉持著「只要心中有祖靈,部落文化就不會消失」的精神,參加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所舉辦的「農村人力培根計畫訓練班」及「農村再生課程」,跟總幹事江文源還有社區居民們一起努力,希望慢慢把部落的文化完整的找回,不僅保存、也要光大。





在理事長跟總幹事還有所有居民一同努力下,讓富豐社區成為 98 年度台東縱谷農村人力培根進階班的第一名。





社區的客廳就是活動中心,「卡卡哇薩」是阿美族語,意思是魔鬼。





這麼美的地方,怎麼會是魔鬼社區呢?

其實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。

在村子附近有個天然氣井,數十年前因為冒出地火,阿美族人以為是祖靈在生氣,因為那裡有魔鬼。





這位便是辭去工作返鄉的理事長宋博芳,侃侃而談的是回到部落後,如何跟總幹事一起訪談、教育族人,凝聚大家的向心力,共同為社區努力。

順帶一提宋理事長未婚,意者請直接電洽,部落官網有理事長的手機號碼~





聽著理事長介紹社區的同時,大家的眼光也被一旁這位巧手的媽媽吸引,動作輕巧又俐落的編織著。

現在社區裡幾乎人人都在學編織,畢竟荒廢了好一段時間了。





除了學編織,雕刻也是文化延續的一部分,這些都是利用漂流木所雕出的信箱,打算社區內每一個住戶都發一個。





一旁還有社區媽媽們所編織好的墊子,儘管材質不同,但工整度都是一樣,最神奇的是完全不扎手。





除了墊子之外,還有一位媽媽更是厲害,把編織的技巧融進了時尚,堪稱是部落界的 LV 精品。





梅花山藝文工作坊

台東市吉林路一段279巷83-1號 (參訪請事先預約)

089-232092    0986250791

阿美族傳統編織技法生活創意品





黃美花媽媽,氣質優雅,跟湯蘭花有些神似哩~





這些精美的手提包、手環、皮帶、戒指、、、都是出自黃美花媽媽之手,做工精細又有設計感,同行的女性朋友們邊發出「天兒啊」的讚嘆聲,邊把東西往自己身上攬,完全把工作室當做微風廣場在逛。





前兩天到訪的另一個媒體團像蝗蟲過境般,把架上的貨幾乎全部都掃光光,黃美花媽媽心裡一急,熬夜趕了一堆成品出來,否則咱們今天這團就只能拍空架子了。





色彩繽紛的手環跟戒指,這些看似複雜的飾品,黃美花媽媽只要花十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個。

不過定型的時間要花上兩個小時或更久,所以是沒有辦法現訂現作、現作現拿啦!





聽到十分鐘就可以做好讓沒搶到的朋友開心極了,但是得知定型的時間要那麼久,立刻心冷,因為後面還有行程要跑哩!





所以眼要明、手要快啊!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囉!





這個架子上的東西在本團離開後清空了,真的是振興台東農村觀光團,而且還有人含恨的鎩羽而歸!





黃美芳媽媽示範手環的製作方式,這是源自古老阿美族部落的編結技法,用當時製作搗小米的石杵作模,用非常獨特而且牢固的技法編成。





菱形的井字編法,象徵祖靈之眼的圖騰,有祖靈守護的祝福之意。





大夥從工作室離開,又經過活動中心時,看到幾位原住民朋友坐在編織未完的墊子上聊天吹風喝米酒,好不愜意。

理事長說怎麼不到中午就在喝米酒,靦腆的媽媽作勢要藏起來,把大家都逗笑了~ 原住民樂天開朗及好客的個性在這裡完全表露。





走過寧靜的社區,來到的是石山工作室。





這戶人家已經遷出,理事長跟屋主商量讓社區居民使用這個場地,就變成了部落裡學習雕刻的教室。

方才看到的信箱還要加上支柱,就成了獨一無二的藝術品,而這些都是利用漂流木雕刻而成。





雕刻師父是吳丁寶先生,年少時就離開了部落,跑到苗栗三義去學習雕刻,出師、結婚、生子後,在理事長的號召下,舉家搬回富豐社區。





吳師父有一等木雕師父資格,常被邀請製作高難度作品,也因為受漢化的影響,作品裡的原住民風格不若其他作品,線條比較柔和。

好比這個勇士雕像,稍稍發福的身形跟眼神讓部落裡的人笑稱他是勇士佛。






相信富豐社區的未來就像這尾活龍,在所有居民齊心協力下,龍運大開!




附加資訊

台東富豐社區 石山部落 官網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艾德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